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另外还有“都瓦节”、“努吾若孜节”、“巴拉提节”等。这些节日大多都来源于伊斯兰教,是按回历计算的,并不固定,有时在冬季,有时在夏天。
肉孜节 “肉孜节”,也叫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图尔”的意译,因在封斋一个月后开斋的那天举行而得名。伊斯兰教规定成年的穆斯林每年都要封斋一个月,在封斋期间每日两餐,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白天绝对禁止吃喝。斋月的开始和结束均以见月为准。封斋的天数为二十九天或三十天。斋期满后,节日的凌晨,人们聚集在礼拜寺作盛大的礼拜,然后开始热闹的节日活动。家家户户都备有丰盛的节日食品,如馓子、糖果、点心等,人们身着民族服装,熙熙攘攘,走亲访友,路途相逢要互相拜年祝贺,男女老成群结队出来游玩,各种娱乐场所同时开放。在南疆还有说评书的,内容多为宗教故事。
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在“肉孜节”后七十天举行。“古尔邦”是阿拉伯语,意为“献牲”,是根据古代阿拉伯地区的宗教传说演变而来的。据说先知伊不拉音在一个晚上梦见“安拉”(即真主),“安拉”令他宰杀自己的儿子依司马义献祭,当伊不拉忠实地执行命令的时候,“安拉”又命天神送来一只羊代替。于是阿拉伯人就根据这个神话传说,宰羊祭祀。公元七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后,继承了这一风俗,并将伊斯兰教历(即回历)的12月10日定为“古尔邦节”。节日期间,家境稍好一点的家庭都要宰一只羊,有的还宰牛、宰驼,因此也叫宰牲节。宰匀的牲畜肉不能出卖,除将规定的部分送交清真寺和宗教职业者外,剩余的用来招待客人和赠送亲友。节日第一天早晨,人们到清真寺去作聚礼。节日礼拜结束后,人们上墓地为亡故的先人祈祷。过去按传统,在古尔邦节里把作为血祭的牲畜宰好后,将其肉分成三份:一份作为“施舍”分给孤寡老残和穷苦人,一份用来招待客人,一份留作自己享用。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施舍”的旧俗已趋于淡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