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布依族主要聚居的今罗平县和富源县曾有一段曲折的变迁史。据《罗州志》的记载:西汉时期在此曾设置漏卧县,隶于牂牁郡。隋朝时为南宁州之属地。唐初仍隶南宁州都督府,唐贞现年间为郎州都督府之属地,天室年间为盘瓠后裔罗雄者所据,至其孙恐普时称其部为“罗雄”。宋代为罗雄部,即东爨绣乌蛮三十七部之一,隶属大理国石城郡。元代至元十三年(公元一二七六年)设置罗雄州辖亦佐县,隶属曲靖军民府。明万历十五年(公元一五八七年)平定土知州者继荣之乱后,乃废除土司改设流宫,改罗雄州为罗平州,并移治所于今之罗平县城。清代仍称罗平州,隶曲靖府,康熙三十五年(公元一六九六年)改亦佐县为平彝县(今富源县)。民国二年(公元一九一三年)废罗平州改为罗平县,隶滇中道,不久又废道,直隶于云南省。由上述记载可知,今罗平县之疆域在宋代仍是东爨乌蛮(彝族)的主要居住区之一,至今尚有部分彝族分散聚居于此。大致在明代以后就陆续有部分贵州和广西的布依族迁入罗平州境,同时在明洪武年间亦有一批南京籍之汉人随军进入云南,然后屯垦或流徒至罗平、富源各地。一部分汉人因与布依族人民长期杂处,或娶布依族姑娘为妻,并使用布依族语言,跟从布依族风俗习惯,其后代子孙即自然地融合于布依族之中,成为布依族成员。据调查资料表明,罗平县和富源县的布依族是由三部分人所组成:第一,从广西方面迁入者,有吴、郎、赵、侬等姓。例如,八达河区乃格寨之吴氏家谱记载其迁徙路线说(布依语,用汉文译音):“纳阿门家纳(广西之南宁)、行叭行叭(在广西境)、八达桑米得(贵州境)、纳弯俄不而(贵州境)、马蚌罗雄(广西境)、马麻达欧(广西境)、六朋大寨(罗平县六朋)、俄纳养母(贵州境)、夕比雍洞利(贵州境)、射常夕勒(贵州境)、信纳(贵州)乃格(罗乎县乃格寨)。”又如乃格寨郎氏家谱记载说:“纳阿门家纳、行叭行叭、八达洛窝、窝沃格达梗(以上均在广西境)、妈训蚌别(今去南师宗县夫龙公社境)、坝业洛业(今师宗高良公社境)、息休弄傣(今师宗五龙公社之弄傣树)、息休息度(贵期白云电)、大寨能格(乃格寨)。”第二,从贵州方面迁入者。例如,罗乎县大寨之王姓,是从贵州凯里方面迁来,距今已十代(二百余年)。迁徙时历经如下八个地方:纳谢盖兰、留桑纳甚、落的未不而、各里以学(以上均在贵州境)、八达夕林;谢往蚌按、夕纳波汪、大寨勒里(今罗乎县大寨)。又据调查,今富源县布依族多是近代从贵州迁入的。第三,南京籍的汉族,在明代随军入滇后或于罗乎屯守或于他地迁来罗平,出后逐渐融合于布依族者。据《罗乎县志》卷一记载:“刘将军垒一在城东良马山顶,一在棋盘山顶,二垒相去三里许,皆明刘将军疑征者氏屯兵处。”南京籍的汉族融合于布依族船有李、刘、熊、董等姓。例如,今罗乎县把佐大队者光寨的刘氏家谱记其迁徒路线说:“南京籍、应天府、柳树弯、滑石被、陆良三叉河(云南)、石屏临安、(以下均为布依语,用汉文译音)……息收不松(今罗平板桥公社境)……板不尼不而(板桥的牛布得寨)……息收补吧苏(罗平县鲁布格)、息收息光(罗平县者光寨)。”又如今老厂公社吉白大队阿白吉寨和板桥公社长底大队之熊氏家谱均记载说;“南京滑石板、柳树弯、(以下为布依语)醒泼醒八、八布洛壤(罗平县小疙瘩寨)龙那娃常、布烘鲁地央(今罗乎县把洪之龙洞)、山收屋龙(阿自吉寨)。”
如上所述的家谱还多,其特点是先用汉语记地名,接着就用布依语记地名。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罗平、富源各地的众多汉族都称其祖籍为南京应天府、柳树弯。这正好说明在明代随军入滇到罗平、富源等地的大部分汉族一直保持汉族成份,而有一部分通过婚姻关系已逐渐融合于布依族中,在语言、风俗习惯、心理素质等方面都与布依族一致,同时又输入不少汉族的技术和文化。
云南布依族社会的发展水平与贵州布依族基本上是一致的。在秦、汉时代的贵州布依族地区已经产生世袭的王或侯,并有强大的武装力量。据考古资料表明: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发现汉代的青铜犁、锄、斧、钺。在其他布依族地区还发现汉代铁锄、锸、铲等。说明当时布依族地区农业生产已相当发展,已进入铜铁并用阶段。西汉王朝在“夜郎”所辖地区改置牂牁郡。此后布依族聚居地区与中原地区的接触交往逐渐增多。元、明时期,布依族地区基本上处于封建领主制阶段。领主(土司)占有辖区内的全部土地和不完全占有依附的农民(农奴),辖区内的土地不准买卖。清朝初年,布依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又有进一步发展,铁质农具如犁、锄等的数量有了增加,质量有了提高。商品经济也逐渐发展起来。于是在农民之间和土目头人之间都发生了急剧的分化。租佃和买卖土地的现象相继出现,有的日益贫困而沦为佃农或雇农,有的则购买土地而成为地主、富农。到了清代后期,地主经济又有所发展。
一八四O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即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从此,布依族人民也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进行长期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在伟大的太平天国革命战争时期,黔西南和云南的罗平、富源等地的布依族人民纷纷组织起义或直接加入太平军,与清王朝军队作战,斗争一直延续到一八七二年(清同治十一年),计十八年之久,给清朝反动统治阶级以沉重的打击。
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布依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一九三四年十月,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北上抗日。一九三五年初,红军经过富源、罗乎边境,受到布依族人民的热烈欢迎。在这一带地区,红军曾经与国民党反动军队发生过战斗,布依族群众积极支援红军,为红军带路、报告敌情、送茶送水。红军留下深刻的影响,播下革命的种子。早在一九三七年,即成立了中共罗乎县地下党支部。在解放战争时期,党在罗乎建立了革命根据地,领导布依族、汉族、壮族;苗族、回族和彝族人民与国民党伪中央军和地方军进行战斗。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在罗平、富源一带,依靠其爪牙伪县、区、乡、保长到处抓兵、派款、征粮,残酷地压榨群众,镇压农民的反抗。于是党即领导各族人民掀起“反三征斗争。在八达乡、中山乡、长底、牛街、黄泥河等地都组织了游击武装。一九四八年,在八达乡成立了以布依族为主的游击队,在罗平县成立了长底、江底、八达河等三个江防大队。长底江防大队中,布依族占三分之二,由熊云汉同志(布依族)任大队长。八达河江防大队由王应忠同志(布依族)任大队长。江防大队的主要任务乃是一堵二截,也就是堵着国民党反动派骏在贵州乌纱、犀牛塘一带的两个保安团和驻在云南黄泥河的一个保安团,防止他们渡过江来配合国民党中央军进攻罗盘游击根据地。一九四八年至一九四九年他们抗击了敌人的几次进犯和扫荡。
一九五O年初,国民党残兵、特务组织暴乱,杀害我革命干部、战士和群众。三月八日,广西大恶霸地主林介雄组织还乡团暴动。匪徒们在罗乎县境的南盈江(八达河)边用步枪机枪扫射赶街的群众。江防队员熊国金同志在弹雨中来回营救渡江的群众,不幸中弹牺牲。群众亦牺牲百余人,死难者的鲜血染红了南盘江水。但在四位江防队员的英勇抵抗下,敌人始终未能渡江。四月三十日,敌人在八达乡舌坡寨杀害了游击大队长共产党员王应忠同志。随后苗族战士罗金贵、王自和、王小照、王老四等四同志亦不幸被匪徒杀害。同时也有不少游击队干部、战士的家属遭到匪徒们的严刑拷打,房屋被烧抢一空。但敌人的恐怖活动并没有吓倒坚强的游击战士和革命群众,他们很快就配合人民解放军追歼残敌,解放了这一带地区。
经过若干个世纪的英勇反抗斗争,一九四九年十月,布依族人民终于获得了解放。从此;与全国各族人民一样,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民族平等权利。
一九五三年,在罗平县八达何聚居区曾建立过布依民族自治乡。在第一次民族乡人民代衷会上,曾正式通过了以布依族命名的族称。此后,又在自治乡的多依寨建立了省立民族小学,来自罗平、师宗、台源、广西西林、贵州兴义等县的各族学生,一律享受了党和政府给予的民族特殊补助。住校生除免费食宿外,每人每月还发给三至五元的助学金。从民族小学毕业的各族学生,不少均分配在省内外各条战线上,担负一定的领导职务,这是党的民族区域和民族文教政策培育的硕果。
在同一时期内,为了清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缺医少药的落后状况,为了从根本上革除一些封建迷信的陋习,党和政府特又从原曲靖专区派出了一支得力的医疗分队,较长时期在这一带地区为布依、苗、彝、壮、回、汉等各族人民防病治病。与此同时,卫生医疗队又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普及医药卫生知识,不仅有效地控制了常见和多发的流行疾病,大大减少了送神祭鬼的迷信活动,而且还在人民群众普遍讲卫生的基础上,出现了像“洒克卫生模范村”以及该村两次派代表出席省先代会的动人事例。至今,那一带的各族群众仍十分怀念当年那一批真心诚意为人民解除疲劳、防病治病的医务工作者。在杂居区的板桥、牛街公社一带,在开展群众性业余文娱活动的基础上,一支支为配合各个中心时期的宣传教育活动而组织起来的业余民族宣传队,一直长期活跃在布依、彝、苗、回、汉筹族地区,为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为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深受各族群众欢迎。三十多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一大批布依族干部在生产和各种实际斗争中茁壮成长。他们当中又有许多都曾是当年活跃和战斗在罗盘地区的游击队员,大多都分别担任了大队、公社和县属各级单位的领导工作。
建国室十多年来,云南布依族地区也和全国各地一样,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筹备条战线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特别是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农村实行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之后,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每年都要吃国家返销粮的不正常状况。以罗平县八达河公社为例:三中全会前全公社每年吃返销粮十二万斤以上,从一九八O年以来由将近两万斤下降到四百多斤(主要是个别农户遭受灾害所致),到一九八二年底,基本已结束了吃返销粮的历史。在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八达河公社召开的重点户、专业户和精神文明户先进代表会上,百分之七十五以上代表都是布依族。其中,还有一些被推选出席县、地区或省一级的先进代表会。目前,劳动致富,“冒尖户”光荣,为四化建设多生产粮食,为国家早日繁荣昌盛多作贡献的文明风尚,已日益深入民心。在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布依族地区,近两三年来,稻谷的净增产量一直持续上升。以八达河公社为例,一九八二年各种粮食的总产量较一九八一年就净增了百分之九点一七。在粮食大幅度增产的同时,各种大牲畜也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其他如土烟、油莱、油茶、甘蔗、芭蕉、黄果、竹子等经济作物,也有所发展,为广大社员增加了不少的现金收入,八达河一带出产的生姜,一直深受国内外用户的欢迎,在国际商品交易会上,以味纯、色美、筋丝少、易于储存等优点而享有声誉。我省布依族分布地区的水力资源十分丰富,仅罗平、富源一带境内的大小河流,就有南盘江、黄泥河、清水江、块泽河、初纳河、色衣河、罗斯河、丰收河、多依河和九龙河等十多条,为当地人民群众提供了灌溉和发电的丰富水源。三十多年来,据不完全统计,在这一带地区先后已建立了大小水电站五十多个。正在兴建中的“鲁布格水电站”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工程,也是西南地区拥有六十万顾发电量的大型水电站之一。建成后,这一带广大的布依族人民将直接受益。解放前,这一带交通十分闭塞,现在,这种落后状况已得到了彻底改变。目前,布依族所分布的各公社和大多数大队均已通汽车。一座横跨南盘江上的公路大桥,正在八达河公社所在地兴建。正在勘测中的滇粤铁路,其中相当长一段将通过这一带布依族分布区。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布依族地区地下丰富的矿藏和森林资源将为祖国四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